鉴赏: |
缅希柯夫(1673~1729)是彼得大帝最重要的助手。在北方战争时,缅希柯夫在军中任要职,后晋升为元帅。在彼得二世时,却被放逐到西伯利亚的贝列佐夫镇。
画面上,缅希柯夫与他的一子二女在这间低矮得几乎直不起身来的木屋内静静地坐着,听二女儿读着圣经,气氛悲凉沉闷。儿子显得无聊而摆弄烛泪。大女儿多病偎依着父亲身旁。室内没有生火,结冰的窗户加强了陋屋的寒意。画中缅希柯夫的长袍,紧紧贴着身裹青黑色大衣的长女,她的愁容展现了一张多病的面孔。窗台上的冰水被脚下的熊皮所反衬。此画描绘的是缅希柯夫一家的命运,但却反映着俄国在彼得大帝死后的民族命运。
作者重点突出塑造缅希柯夫的形象,他侧身端坐,侧面头像在单纯的背景映衬下犹如浮雕一般显得凝重,他那曾掌握过俄国大权的手摆在膝上,依然那般有力,权威势不减当年。紧锁的眉头,又隐含着他内心的极度的不平静,这是一位英雄的悲剧。
这幅画的色调压抑、沉闷,几件昔日宫中摆饰,使这狭小的空间,显出一丝昔日荣耀的光辉 。
这幅画的感人之处在于形象的内在精神吸引观众,画家塑造了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缅希科夫在别廖佐夫镇》是瓦西里·伊凡诺维奇·苏里科夫1881年至1883年创作的,描绘了彼得一世的重臣缅希科夫被彼得二世流放到西伯利亚的别廖佐夫后的情景。此画与苏里柯夫其他的历史画不同,它以表面的静态让人惊奇,展现了缅希科夫一家初到别廖佐夫镇是怎么打发日子的。
《缅希柯夫在别留左夫镇》是苏里柯夫描绘彼得大帝时代三部曲里的最后一部,形象地记录了彼得时代的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