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
《拾穗者》又名《拾穗》。画中故事背景源于旧约圣经卢德传-卢德与波阿斯次的记载,卢德在波阿次田里捡麦穗,以供养她的婆婆纳敖米,指农民需让贫苦人捡拾收割后遗留穗粒以求温饱。
画面上三位年纪不同的女性,在金黄色麦田捡拾麦穗,表现出劳动家庭的命运,画面远处农地监督者坐于马背上观看,反映出当时资本主义产生的贫富差距。 画面因远方地平线处的教堂而流露出一股近似宗教情操的崇高性。
画中三名农妇穿着粗布衣衫和笨重的木鞋,体态健硕,谦卑地躬下身子,在大地上寻找零散、剩余的粮食。画作内容朴实,却带给观者一种不同寻常的庄严感。米勒采用横向构图,让纪念碑一般的人物出现在前景的原野上。三个主体人物分别戴着红、蓝、黄色的帽子,衣服也以此为主色调,吸引观众视线。人物动作富于连贯性,沉着有序,画面左侧的光源照射在人物身上,使她们显得愈发结实而有忍耐力。尽管脸部被隐去,但她们的动作和躯体表现出忍耐、谦卑和忠诚。
米勒以凝重质朴,造型简约的概括力,来极富表现力地塑造平凡人物。他表现的是人和大地的亲密关系,是史诗所不能达到的质朴平凡。正是这种宗教般的感情使《拾穗者》超越了一般的田园美景的歌颂,而成为一幅人与土地、与生存息息相关的真正伟大的作品。从这三个穿着粗布衣衫和沉重木鞋的农妇身上感到一种深沉的宗教情感,在生存面前,人类虔诚地低下他们的头。《拾穗者》没有表现任何戏剧性场面,是现实主义艺术风格的典型代表作。
米勒生长于诺曼第的农场,本图是他在 35 岁左右以前尚找不到艺术方向的苦斗时代之代表作。他在《拾穗》之中初次使用写实主义的手法,其简洁扎实的素描功力,及风景处理上对于不必要部份的省略之点,特别引人注目。马车、马、房子、树木、杂草等的背景,及其间所见的小人物,是图中广大的劳动场面不可或缺的部分。法国现实主义绘画的兴起,以巴比松画派为先驱,其中最能实事求是表现农民与自然关系和矛盾的,应首推现实主义农民画家米勒,《拾穗者》就是其中之一
米勒的艺术语言十分平静,造型概括,情调含蓄,笔法朴实。他常常用默写的方式来记录他的感受和印象,画风苍茫沉寂,质朴凝重,色调浑厚,感情真挚动人,人物形象庄重而富有纪念碑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