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种说法,那就是深受大众喜爱的艺术家,他们的姓名大多简短好记,在大众追捧艺术家的同时,那些容易被记住的姓名更深得大众喜爱,因为他们可以对自己记得住的艺术家的作品进行谈论和分享,在恰当的场合和需要提及的场合不至于显得自己无知或者缺乏艺术修养。
比如梵高、高更、莫奈、达?芬奇、伦勃朗、拉斐尔、毕加索、霍克尼……(恕我这里不一一列举,只是随手列出几位艺术家),首先我们先要肯定这些艺术家们的艺术成就,毕竟在艺术领域取得优秀的成绩是被大众认可的基础,如果没有好的成绩,成功便无从谈起。
但是,在这之后,艺术家们的命运“何去何从”便不再掌握在自己手中,而是会从各种令人几乎无法察觉的方式与元素被定义、被选择、被挑剔和审视。
同时,他们的部分作品,在被不断转手、拍卖和追捧的同时,也在“命运”的漩涡中不断经受着被“鉴定”和“质疑”的挑战。以下是几幅历经坎坷的可能是杰出艺术家的一直备受争议的作品。
伦勃朗经历了极为跌宕起伏的人生,他在晚年从峰谷跌落,又在如今被奉为大神级的艺术家。他的作品(此处不知道是否该称作“他的作品”)竟然也和他一样历尽沧桑,比如《戴金盔的男子》(The Man with the Golden Helmet),这件肖像画曾经被认为是伦勃朗的传世名作,红极一时。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他的作品,而如今却被认为这幅画与他毫无关系,专家们推测,真正的作者应当是伦勃朗的一位学生。如今的这个“暂时”定论,致使人们开始淡忘它的存在。
《救世主》是一幅可能是达?芬奇所绘制的画作,它至今任存争议。过去它曾隐没了很长的一段时间,甚至一度被认为是达?芬奇弟子的作品。2004年,纽约的罗伯特?西蒙以低价买下该画作,交由专家修复与鉴定后,2011年终于重现在世人面前。它深受质疑的部分原因在于画作经历过一次不幸的画蛇添足:一位不知名的修复师可能认为达芬奇原画中的人脸作为上帝之子显得气势不足,就往上添加了一小撮胡子。1958年,那幅作品在苏富比以45英镑售出。直到2005年纽约艺术经纪人Robert Simon才重新发现了这张画,便立马开始将它转变成了一张真正失而复得的“达?芬奇”画作的状态。2011年伦敦国家美术馆的“李奥纳多?达?芬奇:米兰宫廷里的画家”展览中,这件作品才真正和公众见面,并吸引了无数人争相观看。
被大众喜爱和熟知的艺术家们,究竟是因为名字“朗朗上口”、“简单好记”的原因而名满天下,还是因为他们的作品真的“与众不同”、在浩瀚如星海的艺术家中“脱颖而出”?传世至今的那些作品,究竟谁有权利来决定它们的真伪?在判断真伪的过程中,这些作品又将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深受大众喜爱的作品,究竟是因为作品的风格、色调、笔触、创意……还是因为创作它们的艺术家的名字?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和不断思考,在定义一件艺术品的同时,我们是要究其根源?还是仅仅凭借眼缘?
来源:《明燕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