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考试季。
虽然雨果已经过了考试的年纪,但提到高考还是有点小紧张,此时不由想到古时只考一门写作的科考,多简单。但事实真是这样的么?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赶考是门技术活
如果说现代高考生们专注于考试科目和内容,那么古代的考生们所要面对的真正挑战则是从赶考开始。
话说古代的科举制度,一般设乡试、会试、殿试三级。最初的乡试通常是在各省省会举行,于是乎省会之外的考生们就要开始赶考了。考虑到古代并不发达的交通,距离近的只需几天的时间,而距离远的,则要花大把的时间在赶考的路上了。
参加科考的考生们,顺利则进阶成功,最终殿试的考生们就得进“京”赶考。
北宋时期,家住河南的考生们便享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因为他们要进的“京”就是开封,就在家门口。到了南宋时期,“京”变成了临安,江浙的考生便捡了便宜,而隔了一条黄河的北方考生们就要拼幸运值了。现代人或许很难真正知道和体味他们在赶考路上都遇到过哪些苦楚与辛酸。
随后,检验合格的考生会被安排进一间单独的“号房”,仅允许携带笔墨、蜡烛和干粮进入,且一待就是一整天,直到第二天清晨才会被放出来。在此期间,如若困倦的话,则自行想办法解决,上厕所直接在“号房”中解决。不过要注意的是这个小空间可不通风,所以如厕前,请三思~~
此时此地,只有意志力相当强大的考生才能坚持考完全程,这是对未来国之栋梁综合素质的全面考量。
虽然没有数学、物理、化学,但我们有《诗》《书》《礼》《易》《春秋》
我们再来聊聊考试的内容,这大概是各个时代考生共同的关注点。
当现代考生认为古代考生只需要写出一篇“800字作文”之时,古代考生却愤然将寒窗苦读十余载的N箱书卷扔了出来。没错,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是八股文。八股文主要测试的内容是经义,《诗》《书》《礼》《易》《春秋》,从这五经里选择题目来进行写作。
这可不是简单的写作,而是把全文分为八个部分的写作,考生所写的每一个观点都要谨遵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每段必须有两段对偶排比句.........能写成这样,也是没谁了。
除此之外,考题数量也非常巨大。以明朝乡试为例。进入“号房”后,考生先需要一口气写7篇论文“找感觉”。然后,再写1篇政论、5篇判词、1篇公文。最后,以5篇时政评论完美地结束考试。想象一下,在一间逼仄的小黑屋里,秉烛写上19篇各式文章,真不是一般人能完成的。雨果突然觉得,高考那800字的作文,真香。
考试+面试,体验下
对于现代高考考生来说,只要专心考试即可,别的什么都不用管。而对于古代考生来说,经历过升级打怪般的层层考试之后,最终的殿试还有一个隐藏的大boss——皇上。
殿试之所以称之为殿试,是因为有皇上亲自坐镇。殿下考生在“写作文”,殿上皇帝也不能闲着——他要给各位考生相个面先。这听起来有点像选嫔妃的架势,不过转念一想,殿试高中之人必然要和皇室“抬头不见低头见”,当然要选个顺眼、顺心、顺意的了。所以,五官不全者是不能及第入仕的。颜值,从古至今都很重要啊。
聊到这,突然觉得古代金榜题名可真是要集天时、地利、人和,这三大条件才可实现。
文章最后,雨果想说,不管古代还是现代,科考还是高考,愿笔锋所至,即心之所向。
愿诸位考生金榜题名,考试顺利。
来源:凤凰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