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拍行情】2016香港首轮秋拍 现当代艺术疲态尽显

发布时间:2016-10-18    

香港苏富比现当代艺术夜场拍卖现场

香港苏富比与保利香港2016秋拍在十一黄金周期间率先拉开帷幕。最终,香港苏富比2016秋季拍卖22亿港元的成交额比之春拍下降了9亿港元之多,可谓近几年波动率最大的一次,如此巨大的成交数据的负增长也是苏富比入驻香港以来的首次出现,这算不算是给接下来的秋拍“定调”?相信很多拍卖公司都不会认可如此数据表现的亚洲拍卖“风向标”。

不过,香港苏富比在2016年的总成交额与2015年相比几乎无异,对于此,苏富比亚洲区行政总裁程寿康表示:“我喜见香港蘇富比2016年春秋两拍的总成交额能与2015年看齐。纵使全球个别艺术板块市场不明朗,但亚洲仍表现出其过人抗御力。藏家对拍品选择审慎,惟质精量罕的艺术品仍需求甚殷,致使缔造拍卖佳绩。”

赵无极《月光漫步》成交价:4668万港币

与之相对应的保利香港2016秋季拍卖却成为了“别人家的孩子”,11亿港元的成交额也创造了保利香港历年来秋季拍卖的新高。

数据的背后是一份份充满残酷和血腥的名单,有喜也有忧历来是市场竞争后的必然结果。在比重越来越小的现当代艺术部分,这一结果更为甚之,尤其是近些年越来越不被看好的中国当代艺术,在这其中的处境更显尴尬。与此同时,“冷静、理性、正常、人气不足”等词汇亦成为许多业界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的看法。另外,大陆藏家也并不是很多。

本季香港苏富比共设置了5个现当代艺术的专场拍卖,分别是现当代亚洲当代艺术夜场(重头戏)、现代及当代东南亚艺术、当代亚洲艺术、现代亚洲艺术和#TTTOP专场,总成交8亿余港元,占总成交额的37%;保利香港则仍旧只有中国及亚洲现当代艺术一个专场,该专场最终取得了3亿余港元的成绩,占总成交额的27%。

一个近乎4成,一个近乎3成的占比似乎对于当前市场状态下的现当代艺术而言,这仍旧是份不错的成绩,但如果仔细分析之后,却不难发现其中潜藏的一些问题。第一,今年香港苏富比史无前例的将拍品数量扩充至4000件的大关(之前的最高数据为3918件,2015年秋拍),这种走量的方式显然跟目前市场所推崇的“轻量重质”的核心理念相左,而这种策略变化所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你会在香港苏富比的某一个专场拍卖的成交榜单上,发现有那么几件非常诡异的成交作品,他们的成交价格要远远低于估价区间的最低成交价,甚至出现一些低于估价10倍成交的作品,这是为什么呢?而这样的价格又是怎么成交的呢?答案就是拍卖师在出于无奈的情况下,临时改变了这件拍品的拍卖规则,以降价销售的方式(业界称之为荷兰式拍卖)进行拍卖,以此来将作品拍出。这也就是为什么你会在堂堂香港苏富比的拍卖会上,看到成交价仅有千余港元的拍品。

临时变更拍卖规则也算是今年秋拍现当代艺术部分的一处亮点了。此外,在正常拍卖状况下所完成的成交状况是否会比较令人感到乐观呢?香港苏富比和保利香港用事实告诉你们,并没有。

在香港苏富比的5场现当代艺术的拍卖名单中,可以不难看出拍卖公司在应对市场不利局面时所做出的调整:近今年,日韩即东南亚现当代艺术的火热有目共睹,这也跟香港苏富比这些年来的持续推动分不开,在今年的秋拍中,日韩及东南亚艺术家的拍品占据的比重达到了令人震惊的地步(东南亚因其专场拍卖存在不多做表述),如果不是今年香港苏富比加大了有着台湾背景的艺术家的拍品数量,相信中国现当代艺术部分将变得更为弱势。从最终的成交额上,带有明显价格标签的拍品相对表现正常,千万级变动不大,但在成交的中段,日韩艺术家的表现明显更为出色和平稳。

或许正是这种拍品的分化,使得在过去几年抢尽风头的中国藏家在香港苏富比的拍场上沉寂了不少,为数不多的到场者所表现出的购买欲也并不强烈,显然藏家对于拍卖公司的征集策略存在一定的异议。

此外,今年香港苏富比在拍品征集上所出现的问题还不止于此。在上拍数量明显增多的今秋,苏富比的几个现当代艺术专场,满眼望去尽是赵无极、朱德群、常玉等人的一些分量并不太足的小拍品,不免给人一种征集乏力,临时拼凑的感觉。试问,这种拍品多了,怎能引起藏家的竞买兴趣。

吴冠中《荷塘》,1997年作,水墨设色纸本,144×368.5cm成交价:1.06亿港元

与香港苏富比主打日韩及台湾艺术家的策略不同,保利香港在现当代部分的拍品征集上仍旧显得偏重中国当代艺术,日韩艺术家虽有涉及,但无论是拍品的数量还是质量,都要略逊一筹。主打吴冠中似乎是保利一向的传统,今年也不例外,吴冠中1997年作《荷塘》以1.06亿港元的成交价也成为了当前秋拍首轮的最高价拍品。

不过,保利香港与香港苏富比一样,也存在拍品质量良莠不齐的问题。顶级和高段位拍品数量不足,中段拍品的表现如同鸡肋,低段拍品充斥却无成绩,使得整个拍卖会断层极为明显,吸引力和刺激度都无法满足当前的藏家需求。

最后,也是关乎市场未来的关键一点,从两场拍卖会中所反映出的青年艺术家的提前退场现象令人担忧。或许,过早进入市场和资本运作对于年轻艺术家而言本身就是一种伤害,但在本轮秋拍当中,一些已成明星效应的年轻艺术家的作品流拍还是为市场敲响了不小的警钟,这种来自二级市场的影响是否会冲击到目前火势正旺的一级市场,给当下无节制炒作年轻艺术家的资本以当头一棒,敲出一份理智,敲回一个市场运作的正轨呢?

编辑:隋萌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戈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