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成都蓝顶艺术节

发布时间:2016-09-28    

2016成都蓝顶艺术节将于10月5日至31日在成都蓝顶艺术区举行,本届艺术节将分为“现场活动类”与“艺术展览类”两个部分:“现场活动类”在10月5,6日展开,以行走活跃于全国各大城市的“COART在路上”艺术、音乐派对和创意市集为主体,结合精彩纷呈的街头艺术、新媒体艺术、滑板、游戏等时尚跨界活动,弘扬时尚潮流与青春气息,它与蓝顶艺术群落工作室开放形成互动,在蓝顶艺术区营造出多姿多彩的节日气氛,为蓉城人民在黄金周里献上精彩的艺术盛宴。“艺术展览类”在延续往届展览活动、表现蓝顶艺术区特点、开展国内外艺术交流的基础上,更为突出年轻态、生活态,当下性、互动性、彰显当代艺术最具活力的各个方面,部分展览活动将持续到今年年底。

成都蓝顶艺术节自2013年首次举办至今已逾三届,始终坚持以民间为主体,政府为主导,艺术家为主力的宗旨,每次都为市民大众带来一场规模不小的文化艺术的盛会,在专业领域和各界人士中间激起了巨大的反响和广泛好评,并逐步发展成为成都市有影响力的一个文化艺术节会品牌。

本届艺术节的主题“在路上·in艺站”,充分体现了成都这座城市独特的艺术气质,它的海纳百川、兼容并蓄,让来自四面八方的来客、亚文化群体,以及时尚的潮流、新兴的生活在这片土地落地生根,绽放出艺术的异彩。“in艺站”是对此种文化演绎过程的生动概述。

In是英语in fashion的简写形式,是网络语“潮”、“潮流”的意思。“在路上,In艺站”作为这次艺术节的主题,将蓝顶艺术节的精神特质向前继续深化,代表艺术领地的长期坚守和不落伍于新的艺术潮流的信念。在一个长远的、在路上的状态中去逐渐推进,继续拓展艺术群体的凝聚力和创造力,继续进行具有研究性和活力并重的艺术展览的开发,创造更多的与各种人群交流的空间。同时,艺术节的重要内容也包括这次重要的“COART在路上”在成都站的落脚,它的主推精神是“在路上”。“COART在路上”是由著名艺术家叶永青和著名演员慈善家李亚鹏联手打造并行走于全国,它也是一种潮流,一种新的价值观和艺术观,代表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现场活动类

一、“COART在路上”-草坪艺术、音乐派对

主办机构:2016成都蓝顶艺术节组委会

承办机构:中书文化集团

活动时间:2016年10月5日-10月6日

活动地点:蓝顶艺术区

活动规模:

参演乐队8-10支、复古市集1个、创意手作市集1个、独立艺术家及组合若干

内容简介:

1.音乐单元

2.派对单元

3.街头艺术单元

4.互动单元

5.市集单元

6.艺术单元

活动背景:

“COART在路上”由著名艺术家、策划人叶永青和著名演员、音乐人李亚鹏共同发起。它首先是一种时尚潮流,由此延伸开去,它可能代表着一种审美方式。一种价值观,乃至生活方式。活动现场一月月展演为主题,也是艺术、设计、生活的跨界共生的集合,各界艺术家携自己原创特色品出席,个个都是“孤品”代表着个人的思想与风格。特殊活动还包括市集演出,夏布制作,土陶等形式。

“在路上,我们永远年轻”,是本次系列活动“COART在路上”的价值推广核心。

主概念:以亚文化与青年艺术文化为载体,打造一场具有城市属性的生活方式展。

内容:将市集、Pop-up Store、LOCAL文化、分享讲座、演出、街头文化、新媒体艺术、艺术展览等作为板块区域进行联合跨界展出。

大事件:以本土文化代表元素与青年文化代表元素跨界碰撞,策划大型话题性活动。

目的:将年轻艺术文化和本土文化跨界融合,展示成都包容、潮流、闲适、安逸的城市性格。

二、蓝顶艺术群落开放活动

主办单位:2016成都蓝顶艺术节组委会

承办机构:成都蓝顶美术馆

活动时间:2016年10月5日-10月6日

活动地点:蓝顶核心区、蓝顶青年艺术村、蓝顶工厂艺术区及泛蓝顶区域

规模形式:近百家艺术家、创意人士和机构工作室开放

活动背景:

蓝顶艺术群落开放活动是蓝顶艺术区的一项传统,蓝顶艺术节的固定项目,是蓝顶艺术家、创意人士和机构的展示平台。

计划在“工作室开放活动”环节增设市民可以直接进入艺术家工作室,与艺术家一起就餐交流,分享艺术与生活,直接参与艺术家生活方式体验的升级版活动。

此外,还包括全球知名教育品牌与艺术教育、社区建设的共赢互动活动。

内容简介:

1、工作室开放活动(各艺术家工作室)

2、国际创意教育工作坊(蓝顶艺术街区)

3、蓝顶国际驻留项目开放展(蓝顶艺术街区3-109)

艺术展览类

一、“地域性青年艺术生态”成都站

主办机构:2016成都蓝顶艺术节组委会

承办机构:成都蓝顶美术馆

开幕时间:2016年10月05日14:00

展览时间:2015年10月05日至12月31日

展览地点:成都蓝顶美术馆.新馆

策展人:丁奋起 张嘉平

参展艺术家

摄影单元:陈萧伊黎朗李俊冯立张克纯木格张晋骆丹杨怡沈阳超 

行为单元:邓上东普耘邱文青童文敏王彦鑫

绘画单元:刘利斌何建忠贾琳魏书龙赵杨

项目文献:贵阳重庆昆明沈阳西安

展览缘起:

蓝顶美术馆“地域性青年艺术生态”展览项目始于2010年,从“野地蔓延.贵阳城市零件”所做的尝试性开始,直至2014年“西安.情境内外的表演”已逾6回。 

蓝顶美术馆试图梳理一条对于区域性艺术创作现状和青年艺术家的持续关注的展览线索,因此,地域性(国内有专业艺术院校的二线城市)、年轻态(毕业3—5年依然坚持当代艺术创作的年青艺术家)是蓝顶美术馆的文化着眼点,也是蓝顶艺术艺术区的宏旨所在。这是一条对区域性艺术创作现状和青年艺术家的持续关注的展览线索。实地参与项目实施地现场的调查研究工作(对二线城市青年艺术家创作现状的访谈,对其工作方法的搜集、归纳、整理),透过田野资料的编集和记录,架构出新的研究体系和理论基础。至今蓝顶美术馆已与贵州、重庆、云南、东北、陕西等多个地域的艺术院校与群落展开互动,交集。

这样的展览提示了某一片区域或某一座城市的艺术生态,让我们看到不同地域的人们怎样生活,怎样看待自身文化传统,怎样思考艺术,怎样去创作。实践也证明,即便在网络信息高度繁荣的今天,地域差异带来的艺术特色仍深刻而潜在地烙印于每一件作品之上。

主题阐释:

一般来说,“状态”是艺术家的创作心境、态度和意志力的综合,“方法”是艺术家在创作实践工作中由于面对不同素材、对象和内容而产生不同处理手法和视觉逻辑方式,这两点是决定艺术实践价值关键所在,能为新的视觉表达和感知方式的产生引路,带来新的观念,这观念是绵延、流动的,演变之中的——它为无法命名的状态和信息注入能量,使其获得生命力,成为艺术名义之中的一个事实。

这次展览分为三个部分,由绘画,摄影和行为构成,主要考察成都青年艺术家的创作状态和新的工作方法所带来的创作结果,展览将有所选择地去整理他们作品产生和形成的思路,展示相关的文字、草图和图片,甚至是生活物品,去了解和呈现他们的“状态与方法”。

由此,展览项目会倾向一种梳理或考察,将以一种带有研究性的同时也富有活力的方式去分享年青创作者的实践成果,这是该展览项目的主要出发点。

展览有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地域生态文献展”,另一部分是“地域性青年艺术生态成都站”的三个单元:摄影、行为和绘画。

二、蓝顶美术馆收藏展&公教活动

主办机构:2016成都蓝顶艺术节组委会

承办机构:成都蓝顶美术馆

协办单位:蓝顶偶像之家

展览时间:8月20日—10月7日

展览地点:蓝顶美术馆.老馆

【子活动】

1、“我们来了”大型真人秀蓝顶现场活动

2、零基础绘画体验课

主题阐释

美术馆的社会属性及其公共职能,决定了它的藏品并非是简单的个人审美趣味的彰显,而是公众获取艺术经验的视觉载体或介质。美术馆在对应于那些“潜在美术史”的作品所进行的“时间性”收藏,即是对艺术受众日常生活中有意义的时间过程的视觉重申。只是,也许在获取两者平衡的过程当中,美术馆稍微地超前了一步。我们既需要有意义的“时间性”的视觉在场,更需要对那些已然进入美术史系统的藏品保持警惕。因为它们已经构成了美术史框架中的稳固结构,并成为历史参照系中的一件件标本。它在应证了过去的同时,却又阻隔了观众未知的体验。美术馆似乎将要赋予这些藏品合法的身份和地位,但只有在被观看、审视、甚至是质疑的过程中,藏品在历史建构中的那些视觉碎片才具备意义。

展品有周春芽、何多苓、罗中立、方力钧、叶永青等艺术大家的代表性作品,展览在反应区域文化艺术特色的同时,也承载着群落、个体参与当下的、行进中的艺术的过程始终。公教活动面向普通家庭受众而设计,是集互动性和参与感为一身的亲子活动,它延续了湖南卫视大型真人秀“我们来了”蓝顶拍摄现场的活动内容,让一家老小不仅可以“跟随明星的脚步看展览”,还可以共同参与手工制作比赛活动。“玩艺术、享生活”的主题既符合艺术的起源的游戏说,又为当下在城市工作、生活的高压力人群提供一个放松的通道。

三、蓝顶文创产品汇展

主办机构:2016成都蓝顶艺术节组委会

承办机构:成都蓝顶美术馆

协办机构:蓝顶顶空间

展览时间:2016年10月5日—11月30日

展览地点:蓝顶.顶空间

【子活动】

1、蓝顶艺术区艺术家及文创机构产品汇展

2、蓝顶艺术区独立文创机构、工作坊开放

内容简介:

蓝顶艺术区不只具有文化高地的学术认可,也有广泛的,符合艺术生活化的群众参与的可能性。这是一次蓝顶艺术区文创产品及其相关艺术家、工作坊、制作研发机构的汇聚和检阅,并伴随互动体验活动。

蓝顶文创展为本届艺术节新增单元,蓝顶艺术区在创意产业发展的一种体现。其中既有由蓝顶艺术区各类工坊和艺术家个体所创制的版画、漆艺、陶器等艺术衍生品,又有广泛结合原创视觉元素而生产的文创日用品,体现了艺术与生活的日益交融。

四、新西兰国际艺术交流活动

联合主办:成都蓝顶美术馆、新西兰怀卡托美术馆

协办:新西兰国立怀卡托理工大学

开幕式:2016年9月24日15:00

展览时间:2016年9月24日——10月31日

展览地点:蓝顶美术馆.新馆2号厅

策展人:丁奋起、Leafa Wilson

展览背景:

浩瀚无际的太平洋让我们与中国及其它国家遥遥相望。我们彼此都生活在自己的生态环境里,建造自己的家园。通过友好交流,我们进一步了解彼此,通过切磋比较,我们明白自己的国家如何运作。

来自新西兰怀卡托理工学院传媒艺术系与中国成都蓝顶美术馆的艺术家们进行的视觉话语,从此让这片汪洋大海变成我们彼此相连的桥梁。立于同一片大洋之上,两国间贸易的不断发展,本次新兴的艺术交流,都深化了我们两国间的友好感情:从澳洲到中国,崭新的艺术生态已初露萌芽。

主题阐释:叙事的比较级

展览缘起于新西兰艺术家Tim Croucher 3年前来到中国的文化猎奇,以及9个月前谢晋宇教授和我本人在新西兰的"游山玩水"。

展览看上去很官方:成都与汉密尔顿是友好城市、几乎所有的新西兰籍参展艺术家都来自国立怀卡托理工大学、策展方是新西兰怀卡托美术馆与中国成都蓝顶美术馆的驻馆策展人联合策展、就连新西兰策展人Leafa Wilson提出的策展主题-生态,看上去也有点四平八稳。这样一个看似和谐社会,世界大同的展览,与其非要在艺术本体之内讨论其学术价值,不如放松身心,像感受新西兰本真的自然力量一般,去感性地体会两地不同或相同的艺术气质。这让我回想起在新西兰"游山玩水"之余所记录的些许文字片段:"从Queenstown往Auckland的飞机往下看去,白的雪山和云朵像是托盘里的糖块和棉花糖,虽然都是白色,但质感完全不同。而湖泊也有着青绿山水画中花青的颜色,以及碧玉的半透明质地。花青是石色,却有着水灵的韵致,符合眼前湖水的气质。环湖边一整圈的金黄色公路,神似了碧玉首饰的黄金镶边,用力地将湖水箍了起来,也许是生怕它灵秀的气息溢出了画面......"

既然谈到了文学的叙事,不妨继续假托比较文学的视角来探求展览自身的叙事结构和语义修辞。作品在展厅的集结构成了一个视觉的文本,这是阅读理解展览的基础。然而地缘和社会形态的巨大差异,使得成都与汉密尔顿的艺术样式彼此区别,并且缺乏直接的相互影响或语言上的逻辑关联。作品在同一时空现场的并置只是提供了该视觉文本"平行研究"的范式,并在此意义之下产生具体作品相互比较的语义关联。在语法关系中,比较级指涉形容词或副词所表示的质,量或关系的增加,但展览结构中的"比较级",更多的指涉两个视觉文本主体各自艺术方式的"比较句型",并无作品质量高下的简单区分。

对于叙事最直观的比较结果,也是让我深感意外的是:新西兰的人物风貌大不相同(北岛和南岛的自然景观地质构造,毛利土著,萨摩人,荷兰和其他欧洲移民多元,河边东倒西歪树木的长法,房子的造型等等),然而此次展览呈现的作品面貌,围绕环保的主题展开,多少有点命题创作的感受。或许策展人Leafa Wilson认为主题已经不甚重要,真实地还原艺术家的感受会让展览更加地直观。这样的结果主动地偏离了双方策展团队最初的设想,也是Tim告诉我的一个有关文学的叙事:新西兰经济结构和产能配置禁止开采本国的煤矿,因此从煤炭价格相对低廉的中国山西进口,以用作其工业动力的主要来源,最终再将生产出的所谓纯天然农牧产品销售给中国人。这种双重的"浪费"引发了艺术家的思考甚至焦虑,在汉密尔顿与艺术家交流期间,很多人对环境的担忧同样发自内心。

相反,现实中的中国人及其生活是那么地雷同,以至于西方人初来乍到很难分清路人甲乙丙丁。但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却如自由搏击一般,各有各的路数。毕竟中国正处于变革演化的社会进程之中,艺术家所面对的课题和创作的着眼点关注自然主义的话题,但又不止于自然和生态。或者是我们对于生态的内涵认识很不一致,至少我对此没有足够的意识。

"自见者不明",文化交往中的他者视角,借给我们一双眼睛,让我从另一个角度看清自己。

五、荷兰文化节

展览时间:2016年10月15日—11月6日

展览地点:成都蓝顶美术馆.老馆

主办:2016成都蓝顶艺术节组委会

承办:成都蓝顶美术馆

协办:荷兰驻华大使馆、荷兰阿姆斯特尔芬市政厅、荷兰艺术媒体顾问公司、荷兰亚洲文化咨询公司、荷兰文化国际合作中心、荷兰贸易促进委员会(成都)

策展人:Jhim Lamoree(荷)

1展览:朋友之间——李晓峰×马蕙

2分享交流活动

内容简介:

活动是荷兰大使馆与中国民间机构之间的文化艺术交流项目,由荷兰著名策展人Jhim Lamoree策划,包括展览和分享交流活动两部分。

展览呈现了移居荷兰的华裔艺术家李晓峰和马蕙的作品,以及相互之间的友谊。多年来他们一起讨论艺术与生活,他们擅长不同的艺术语境,对当代艺术精神也各有领悟。他们都在不断地提出自己所关注的问题,和想达成的目标,这些都与他们各自的创作相似,包括:如何去捕获感情、情绪、想法和理想,以及反映所有一切曲折的人类精神。荷兰About Asia文化交流协会将在展览期间主持关于荷兰当代建筑设计,以及环境生态保护问题的研讨会。

来源:99艺术网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