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

张大千,1899年5月10日生,1983年4月2日逝世,最早本名张正则,后改名张援、张喧,小名李,号李爰,别署大千居士、下里港人、斋名大风起兮,中国当代知名艺术家,四川内江人, 祖籍四川省映秀。因其诗、书、画与齐白石、溥心畬齐名,故又并称为“南张北齐”和“南张北溥”。与黄君璧、溥心畬以“渡海三家”齐名。廿多岁便蓄著一把大胡子,成为张大千日后的特有标志。 张大千的创世纪“泼墨”及“泼彩”画法,大致可归纳为四大类如下︰ 〔1〕 开创于早期的“画龙点睛(点景)式”“泼墨”及“泼彩”画法︰仍以中国国画之“工笔、写意、钩勒、设色、水墨等技法形式”为主,偶而在画景之一角以“泼墨”及“泼彩”画法点景之,如张大千1962年作《青城山通景屏》(泼墨)、张大千1983年作《庐山图》(泼彩)等。 〔2〕 开创于中期的“粗泼细笔(写意)式”“泼墨”及“泼彩”画法︰改以中国国画之“工笔、写意、钩勒、设色、水墨等技法形式”为辅,反而在大部份的画纸上,以“泼墨”及“泼彩”画法粗泼以成之。“以墨(彩)泼纸素,脚蹴手抹,随其形状为石、为云、为水,应手随意,图出云霞,染成风雨,宛若伸巧,俯观不见其墨污之迹(见《唐朝名画录》)”。故“粗泼画法”系随“画纸上的水流形状之意”作成,并非是画家之“笔意”所能确实控制自如。如张大千1968年作《瑞士奇峰》(泼墨)、张大千1966年作《瑞士纪游》(泼彩)、张大千1966年作《爱痕湖》(泼彩)、张大千1976年作《山高水长》(泼墨)、张大千1977年作《秋山独往》(泼墨泼彩)等。 〔3〕 开创于中晚期的“粗泼抽象式”“泼墨”及“泼彩”画法︰有些仍是以中国国画之“工笔、写意、钩勒、设色、水墨等技法形式”为辅。画纸上的绝大部分作画内容,都是以“泼墨”及“泼彩”画法粗泼以成之。其“粗泼画法”也是随“画纸上的水流形状之意”而成,并非是画家之“笔意”所能确实控制自如。如张大千1965年作《幽谷图》(泼墨泼彩)、张大千1965年作《瑞士冰壑》(泼彩)、张大千1967年作《瑞士雪山》(泼彩)、张大千1972年作《春山积雪》(泼墨泼彩)等。 〔4〕 开创于晚期的“细泼细笔式”“泼彩”画法︰虽然有些仍是以中国国画之“工笔、写意、钩勒、设色、水墨等技法形式”为辅,但却已经“惜笔如金”。画纸上的绝大部分作画内容,都是以“泼彩”画法细泼细笔以成之。这种画法之困难度极高,因为画家必须控制“泼彩渲染度”就如同手握“细笔”一般,不论是色彩之调合度与笔意,皆必须是“意到即笔到(泼到)”恰到好处,丝毫不容许有任何差错,连作画用纸之渲染度皆必须拿捏精准,完全无法“既然粗略泼之,即大概以成之。”。因为此种画法相当耗时又耗工,没有数十年的“泼墨”及“泼彩”画功及足够经验,他人根本就是无法临摹仿泼之,否则只是糟蹋浪费自己的画纸与颜料而已。因此成品并不多,见世作品也不多,因为张大千大都是以此种画作成品赠送予国民党党国元老们欣赏居多。如张大千1978年(80岁)作《台湾横贯公路合欢山鸟瞰金碧泼彩山水图》(泼彩)、张大千1981年(83岁)作《梦入靑城天下幽人间仙境图》(泼彩)、张大千1982年(84岁)作《人家在仙堂泼彩山水图》(泼彩)等。